新闻中心
广东惠州的经济为啥发展那么缓慢
作者: admin 点击次数:
惠州地貌不占优,山岭阻隔缺乏南北贯穿的大江河,连不上整体一块,无法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惠州地理优势无法发挥。北上的江西和东面的潮汕梅州发展并不好,惠州也就无法建立枢纽作用。深圳也不怎么愿意提携惠州,这些年花大几百亿搞条桥去中山,也不愿意把地铁多修两公里通到惠州,想想就知道了,不要奢望能赶上深圳速度。深圳想带惠州,奈何惠州不争气,只想吃现成的。所以,现在深圳宁愿去填海也都不愿意去带惠州发展。
改革开放后深圳各方面迅速发展,实在是太快了,那么发展起来了怎么办?部分产业要迅速转移,特别是制造业,那么首先收益的是东莞而不是惠州,大家都知道早期深圳制造业是宝安区大过龙岗区,而熟悉深莞的人都知道,从宝安过东莞实在是太方便了,比龙岗到惠州惠阳方便得多。等到东莞也需要产业部分转移的时候,惠州也没法接纳了,时代不同了,整个珠三角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以往了。
2千年左右,莞深其实已经面临了土地短缺的瓶颈了。当年莞深的台资企业想扩大规模,莞深也没多少土地资源供这些台企扩建产能了。按理说,当莞深制造业已饱和之际,惠州作为莞深相邻的城市其实是最有机会去承接这些台企产能外溢的,谁知这些台企被苏州截了个胡。很遗憾惠州承接不了莞深这些台企外溢的产能。前几年,深汕合作区成立,深圳直接跳过惠州要了汕尾一块飞地。
站在莞深的立场,其实惠州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蛮符合莞深两城的利益的。如果说深圳的特产是写字楼,东莞的特产是工厂,那么惠州的特产就是洋房了。莞深两市人口都众多,都是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但两市又特别缺住宅性质的房子。不过幸运的是惠州在莞深的旁边,可以为莞深配套建房子,可以让众多莞漂深漂有个落脚处。
现在博罗已成为莞北区,惠湾则为深东区。东莞深圳一些外企,如果把莞深的厂子关闭,很大程度都是直接搬去了东南亚,这些外企不会再把厂子迁往国内其他地方了。至于莞深淘汰的民企,惠州可能也看不上。高科技民企,莞深还千方百计供着或争着去引进,哪轮到惠州的份?其实惠州现在帮莞深两市提供房子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惠州觉得深圳的发展迟早都要发展到惠州去,所以啥都不愿意出钱,只发展房地产就会大把在深圳工作的人来惠州买房,这就是晚上去惠州像去鬼城一般,一商品楼,零零散散的就那么几户亮着灯。如果深圳地铁延长线对于惠阳大亚湾来说,弊大于利。只会沦落为深圳的睡城。大量的人会涌入惠阳大亚湾,就去睡个觉而已,GDP还是给深圳。产业不见得能带过来,反而把房价拉高到本地人买不起的程度。
那群深圳打工人本质不就是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东莞、惠州,现在东莞临深片区也贵买不起,只能买大亚湾、惠阳便宜的临深片区。然而现在房价不涨了甚至跌了,没能让他们像他们的“前辈”一样通过炒东莞、惠州房子的价格然后上车深圳由此心生怨恨,不能让他们成为“深圳人”。
惠州繁华程度确实和一线大城市比不上,但惠州有惠州的好,惠州房子还不都是深圳东莞炒房客炒起来的,金山湖房价完全看不出它有什么资格可以卖到这个价格,配套就一个商场,基本上全是靠人炒起来的。
还有就是深圳东莞买不起房的人到惠州买,这些人对惠州打心里就优越感,搞不懂他们哪来的优越感看不起惠州人,不是惠州接纳他们连个窝都没。
惠州有好资源,都放在房地产上了。惠州是客家人为主的城市,无论官和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束博了惠州的发展,不求上进,没有前瞻性,等着深圳赏饭吃的惰性让惠州发展更滞后。卖地和盖楼成了主旋律,但是卖地后的配套建设就跟不上了,只能说惠州政府就是短视眼,可惜了这么好的位置和机遇,再搞下来被同地位内地的地级市超过也不是不可能的!
惠城区内的话,政府能赚钱的只有靠卖房子了,想的是卖给深圳或者香港工作的人。高铁站所在惠阳区只有住宅,基础设置跟不上房子的数量级,而且建房子的速度越来越快(装配式)。然而能让百姓富起来的,只有工业,房地产只能养出资本家。
作为普通的地级市,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大多来自工厂,而不是洋房。前天出差去仲恺陈江,好家伙,仲恺高速出口密密麻麻都是新房子,隐约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大亚湾。仲恺大道与陈江大道之间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拆迁过后成山的建筑垃圾,小小陈江镇区拆迁的工地应该有三四十个,路边无论是新建的民房还是工厂都一拆了事,等待拆迁的建筑物连常见的大红字“拆”都没有,也没看见建筑物上有白色大横幅,一切都显得简单粗暴。
令人称奇的是,有些三旧改造是一边拆一边建房子,效率真的太高了,高到连路网都可以不改变。本身这么大面积的拆迀完全可以改造一下现有的路网,把仲恺大道与陈江大道之间的整个片区按横平竖直的路网重新规划一下,切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一样的豆腐块来,这样顺便把道路拥堵也改善一下。
陈江是惠州工业的重镇,提供的就业机会是别的镇街沒法比的。本身三星已关闭,已经影响到整个仲恺的经济了。现在借三旧改造,顺便把相应区域里的厂房也拆掉,这可是把工厂迁出陈江呢,这个骚操作真的看不懂。没有工厂就没有就业了,单建洋房真的太短视了。
我在这边住这么多年,明明以前是厂房的地方,全部拆了建小区。短短几年内,一条很短的路,就修了三个小区,与此同时,并没有配套的学校、医院、市场等设施,配套的小学还是个村办小学,搞得人家小区要自己修学校。真的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短时间内,一个本该发展产业的地方疯狂的建房子,而且还没有相关配套设施。惠阳大亚湾疯狂盖楼卖钱,然后政府拿着这些钱去建设惠城区,惠阳大亚湾到处都是小区房子,但是相应的配套极度缺乏。
惠州地理位置很好,但是惠州基建比较差,惠州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珠三角在惠州区域很多路灯都没有。好好的仲恺大道,修了12年,到现在还没完全修好,有一种速度叫惠州速度,那简直了,沥青都铺好了,非得等半年后才划线。我就在城乡结合部的仲恺区,仲恺大道还有几节没修好!也没动工!不知道他们在等什么!还有金龙大道修了五六年吧,它还没修好!到今天也还没修好,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惠州每天都修路,栽树,坏的路却没见去修。惠州的树20年前是这个样子,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好像是永远长不大的。
好好道路,今天修修,明天挖挖,路两边做了好多护栏,有啥用处,往金星村走,路边本身不大,还做了两边护栏,现在每次走哪里,都堵,以前没有护栏,也没堵车,哎…钱太多了。别看惠州不算发达,但堵起来一点不比深圳差,我感觉深圳的堵是人多的堵,高峰过后自然通,而且好歹有第二、第三条路绕着走,也有地铁;广州的堵好歹能慢慢前行。惠州的堵,来了也没用,路就那么大,就这么一条。深圳的路桥是提前预测,提前修,惠州是堵到不行了没办法了,怎么办?修呗,修起来更堵,一修就好几年。
广东GDP广深是龙头,第二梯队佛山东莞,第三梯队惠州,第四梯队其他城市。从数据来看惠州前五还是比较稳固的,很多惠州本地人真的是活在“大惠州”的梦里,拿着GDP前五就感觉能吹嘘很久。但是其实如果一直这样的话,被后面的珠海超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
惠州不是珠三角核心城市,基本要等大哥们吃饱了,才能吃些骨头。惠州又被一线城市虹吸。惠州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会把总部迁移到某地,或者把较为高薪的研发与设计工作设置在某地。
中国已经步入第三产业阶段,信息和金融产业成为发展龙头。惠州只有重工业和农业,无法支撑高速发展。除了大湾区石油化工产业,其他区无龙头产业。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发展水平都全面落后。其实你看深圳大鹏新区就已经和内地的普通农村发展水平差不多了,何况更偏远的惠州。
深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发展一直面临土地制约。将惠州整体直接划入深圳管辖,必将迎来一次飞跃(最起码房价会先飞跃)。惠州地多,地理位置也不错,错过了之前发展的机遇,翻身唯一的机会就是卖地了。
关键是看卖地后怎么做。如果把惠州发展比作创业,卖地可以说是第一桶金,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期能不能转型了。
东莞和惠州是毗邻深圳的两个市,惠州远远落后于东莞是肯定的,但是细究惠州内部各地经济会发现惠州临深地区并不发达。虽然惠州临深地区房价是全市最贵的,但分析GDP数据会发现惠州临深的大亚湾西区,惠阳区的淡水、秋长、新圩也说不上是全惠州市最高的。东莞的发达是因为改革开发积累基础好,然后借助深圳成功转型。惠州恰恰相反,两个都没做好。
惠州的地理条件受限,惠州只有大亚湾区和惠阳区几个地方有平原与深圳接壤,而面积广大的直接与惠州市区连接的新圩、秋长、镇隆等地又受到银瓶山脉的阻隔。银瓶山脉是惠州市区与深圳连接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建公路、建城轨、建高铁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通过去。而过多的山地又造成土地资源紧缺产业无法大量铺开。虽然惠州面积很大,但是平原资源并不多,能利用的现在都在尽力利用。看地形惠州更像是临莞临广城市,当然惠州也在打通沿海通道,并且扩展与深圳的交通(高速公路、高铁等)但是这个需要时间来检验有没有效果。
如今的惠州,量惠阳之物力,讨惠城之欢心;全面建设惠城。其他都是后娘养的,大厂名厂都是优先惠城,惠阳生不管死不埋。别发展好给深圳划过去。惠州发展极其不均衡,只有惠城区在能叫惠州,其他地方仿佛不归惠州管一样,割裂感十足。我在这里有很多好朋友,但是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留在惠州发展的,这里的文化氛围、人情世故、管理层,唉。
惠州发展太分散了,今天发展江北,明天发展大亚湾,后天发展仲恺,大后天发展惠东。所以每个地方都高不成低不就,教育教育也跟不上,学校少,而且质量也不好,医疗也不太方便,太分散了,就医不方便!没什么特色之初,发展太分散,导致每个县区都不尽人意,给人的感觉繁华的地方比较小。惠州的核心地区,就是你在惠州大桥合生大桥上所见,其他地区都只能算郊区了!
惠阳区在惠州市一直很尴尬,后来大亚湾起来了,深圳又经济太猛,惠阳紧靠深圳,现在好像又想重视惠阳了。那么现在惠州给人的感觉是惠城区不错,大亚湾也不错,仲恺后起之秀,现在又想惠阳发展起来。惠州面积那么大,比广州还大,还有龙门、博罗、惠东等,哪里都想发达,结果那里都不发达。
惠州没有特别突出的支柱产业,曾经寄希望于电子产业,现状看来似乎不是很成功。作为承接广莞深产业的地方,承接的不是好企业,倒是承接了不少各种桑拿洗脚一条龙。
惠州没有发展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占着珠三角肥沃的地,操着的山区小农发展的心。左深圳右广州接壤中间几十公里跟东莞隔江相望。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惠城区有着深圳东莞一半面积,外来常住人口却只有二十来万,不够人家一个零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近二十年换了七任市长,发展思路缺乏延续性也是个问题。
地方官僚主义非常强,执行力差,口号喊得响,做事没声响,领导贪不贪,时间会给出答案。惠州两任市长被抓(包括退休八年的也被抓了),被抓的副厅级更是数不过来,各县区一把手基本被查了个遍,你说怎么发展呢?各镇区领头的小心思特别多,某县的县长,六七年来抓了三波人,波波都是县长,所以说,想发展提速,就得严查贪腐。惠州一个小小的村官,你能猜到他的身家吗?退休后在最好的位置弄了5亩地,建20层1000平方的公寓和停车场收租。这只是表面看到的。
惠州懒政很严重,作为惠州人,自己也感同身受。去办事,一样的事情,前台问遍了,每个工作员答案都不一样,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也就算了,架子还摆得特别高,一副爱理不理的的样子!有一次去办理房本加名,负责咨询的小姑娘全程翻白眼,谁问都翻的那种,一直翻;然后各种复印,核查资料的大爷方言严重,各种吼要办事的人,这种态度!我也表示服了。惠州政务窗口服务太差了!不管是税务窗口还是行政窗口。还是一副:“公务员是天子,来办事的都是贱民”的样子。都忘了他们也只是普通的一个服务员。服务群众的!
惠州的城市营销做得不错,懂得如何公关。同样是广东两大制毒基地,但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基本多知道陆丰的,而对惠东的k粉知之甚少。更厉害的是陆丰千百年来还是属于惠州府管辖的。同样是广东两大碰瓷党之乡,但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更多人听过化州碰瓷党,而对博罗碰瓷党知之甚少。从这点上,你就不得不佩服惠州的公关做得多好。
人文方面,惠州称为客家侨都,但是我们客家人不怎么团结,因为迁徙来广东时间晚,竞争不过广府人和潮汕人,也没积累多少家底,真的不要看太高,从我接触过的底层客家人来看,普遍都是不重视教育的,家长观念都是“能读就给他读”。客家语言也是每到一个地方变化就很大,我也不知道是我周围人文化程度低,还是客家语言就是词汇少,很多事情表达不了,可见想发展还是得先夯实文化基础。深圳本来客家人口占一半,但是现在看也没多少客家人,商业方面半壁江山都是潮汕人的。还是那个槽点,客家菜饭店不讲客家话,文化自信淡薄。
惠州太大,文化不统一,人民不齐心。同事很多本地人,双月湾和惠阳的都不认为自己是同乡。广府、潮汕、客家三种文化在这里汇集,你要说这是个特别包容的城市,也对,但包容的同时如果不能兼容,那就没法发展。
惠州天天搞房地产,本地人除了房地产就是当老师,惠州留不住人才,这怎么发展起来?惠州靠惠州学院输送老师。毕竟惠州学院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专业了。惠州也有外省来的老师,华东师范、北京师范来的老师,也有广东省科班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不过,惠州乡镇中学很多是惠州学院、韶关学院的老师。惠州学院是一个主要搞教育的高等院校,而且目前还没有硕士点,确实在惠州来说高等教育很贫瘠。
大湾区新建几所重量级本科院校,其中好几所是外省名牌大学在大湾区的分校,惠州一所都没捞到,惠州人文底蕴是不错的,环境又好,我认为很适合办大学,最近两年跟周边各大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有极大提升。同比惠州,中山科技大学光速启动,而且定位高惠州学院两个档次吧,惠州学院作为老前辈一下子被超越了。深中大桥对中山也是很有推动力,惠州有可能被中山弯道超车。
惠州产业不能多发并举的最大掣肘不是没钱,而是没有更多更好的高等理工类学校。没钱可以撕破脸想办法,而办学校就难上加难。大学少。年轻人基本都是外地上学外地上班。虽是广东的GDP大市,但却是基础教育弱市。一本率长期低于中山,珠海,汕头,江门这些GDP远低于惠州的城市,这点非常影响深圳溢出的人到惠州买房定居,他们不想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
甚至每年高考惠州的理科尖子生的数量不仅仅远低于这四个城市,还比湛江,茂名,揭阳这些城市低。如果说科举时代,惠州府因为穷,所以进士数远低于广州府,潮州府,琼州府,肇庆府。那为何现在惠州富了,教育还上不去,甚至尖子生还比湛江茂名这两个原雷州府,高州府的城市低呢?这有点让人想不明白。教育落后或者说不重视教育是惠州最大的问题,也影响着惠州的格局,乃至未来的发展态势。这或许就是惠州,虽然有深圳这条大腿可以抱着,但却不能发展得更好的重要原因吧。
疫情前惠州GDP主要还是以地养公,房子是一栋一栋建,地是一片一片卖,从此那句出名的“来了深圳就是惠州人”诞生了,不过在2022-2023年已经开始转型,招商引资,基建等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惠州引进了埃克森美孚、壳牌、国机、恒力石化、正威、万有集团等众多国内外大企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惠州。总投资约5000亿。“十四五”的时候惠州提出要GDP突破6000亿元的硬指标,也就是说2025年之前惠州的GDP总值要突破6000亿。惠州度积极发展的线亿还是可以突破的,如果GDP突破6000亿那么惠州自己提升的同时,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三线城市的差距。
整个的深圳的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是一线大城市里面最小的。是上海面积的三分之一,上海的面积是六千多平方公里。是广州的四分之一,广州的面积是七千多将近八千平方公里。整个深圳发展的瓶颈就是土地问题,包括深圳最优秀的企业华为想要向深圳市政府要土地建设新的研发中心和终端制造中心,深圳都调配不出来土地。眼睁睁的看着华为把终端制造中心和一部分研发中心迁移到东莞的松山湖。
而深圳旁边的惠州土地面积是1.2万平方公里,整个面积和另一个直辖市天津市相当。惠州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也很希望和相邻的深圳一起发展,惠州市的老百姓也愿意搭上深圳发展的快车。深圳也愿意和惠州一起共同发展,惠州有这么大土地后备资源,从深圳市中心到惠州车程在1-2个小时,如果轻轨和地铁通的话,那就更方便了。其实对两个城市都有好处,深圳有了充足的土地,惠州也能吸引深圳的产业过来,深惠一体化,怎么看对两个城市都有很大的好处,充分可以进行互补。
但是,就怕但是,如果深圳解决了后备的土地资源,作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经济总量已经够了成为直辖市的条件,如果再拉上惠州,有了经济发展后备的战略纵深土地的话,深圳离成为直辖市也就不远了。这是广东省肯定接受不了的,整个广东省的GDP在九万亿元左右,深圳加上惠州的GDP在3万亿左右,如果深圳惠州一体化,最后走上直辖的话,广东的GDP至少去掉三分之一,广东省的GDP从各省排名第一,会直接跌出前五名,这是任何一个主政广东的人是接受不了的。
那怎么办呢?广东省的办法是你深圳不是产能过剩吗?需要后备土地,那就跟你不接壤的汕尾合作吧,也就是现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深汕合作区。就像两个人自由恋爱,各方面也合适匹配,公公婆婆怕你们分家出去过,干脆自己给男方再重新找一个,不管男方爱不爱。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15707514532
微信:15707514532
地址:海口三亚都有资源 【营业】中午12-凌晨2点